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黄山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59zz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动态 > 正文

华为终端云服务赋能“智能座舱”,改造出行场景的“超级终端”

发布时间:2022-06-08 17:02:31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汽车的智能化正在进入新的拐点。 12月23日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,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首款车型问界M5。有别于一些车企围绕自动驾驶讲故事的风格,作为业内首款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的车型,问界M5将不小的篇幅留给了智能座舱。 当汽车不再是传统的代步
  汽车的智能化正在进入新的拐点。
 
  12月23日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,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首款车型问界M5。有别于一些车企围绕自动驾驶讲故事的风格,作为业内首款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的车型,问界M5将不小的篇幅留给了智能座舱。
 
 
  当汽车不再是传统的代步工具,原有的出行边界逐步被打破,用户在车载场景下的智慧化体验应该如何满足?
 
  01 什么是“智能座舱”
 
  华为和AITO想要回答的正是这一问题。
 
  在讨论华为给出的答案前,不妨先花一些时间梳理下“智能座舱”的市场现状。早在2019年的上海车展期间,“智能座舱”就已经是仅次于“自动驾驶”的话题,Tier1、人工智能独角兽、内饰制造商、芯片企业等都打起了“智能座舱”的旗号。
 
  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。
 
 
  只是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在这场“智能座舱”争夺赛中,不少参与者犯下了两个常识性错误:
 
  一是堆砌许多新功能却没有很好的用户体验,比如人脸识别、香氛系统、手势识别、车载大屏幕等等,急于向用户彰显技术的创新。可新技术并不直接等于出色的用户体验,由于在车机上缺少足够的算法积累和大量的事先测试,很多新功能到了落地时就显得过于鸡肋,体验并不友好。
 
 
  二是缺少内容生态的布局,有着明显的理工科思维,即过度聚焦于硬件创新而忽略了场景化的体验。在智能汽车尚未大规模普及,第三方内容生态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,只在硬件和应用层面的讨巧式创新被证明几乎行不通。
 
  譬如有车企瞄准了年轻人对“沉浸式娱乐”的偏好,试图把车内打造成“一个小型的KTV包厢”,进而赢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。“沉浸式娱乐”的前景不言而喻,可前提是打破内容层面的重重壁垒,形成高粘性的UGC内容生态和社区氛围,不单单是接入某个音频应用的曲库就能跑通的。
 
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,“智能座舱”的概念不可谓不诱人,赛道中挤进了形形色色的玩家,可什么是智能座舱,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义。这大概也是华为布局智能座舱的原因,而在智能手机、平板、智慧屏以及无数IoT设备上拥有全球数亿用户的华为终端云服务,其功能体验、生态布局,都足以顺滑地迁移到车这个“超级终端”上,也正是解开“智能座舱”题中之意的“钥匙”。
 
  02 三项“杀手级”体验
 
  华为终端云服务的“上车”并不让人意外。
 
  而华为在设计之初就深度参与的问界M5,可以说是华为终端云服务全方位展示HMS for Car生态的“标杆案例”。围绕影音、导航、控制等车载场景中的高频应用,打造了和用户认知息息相关的三项“杀手级”体验。
 
  比如影音的升维体验。
 
  和很多车型一样,问界M5也搭载了中控大屏和出色的音响系统。不同的是,华为的软硬件能力让问界M5进化成了移动的私享音乐厅。其中硬件层面融合了“HUAWEI SOUND”系统音效,内容方面则有华为音乐和华为视频的能力加持。
 
 
 
  在出行场景下,导航可以说是最刚需的服务,却也存在着定位不精准、导航反应缓慢、立交桥或地下停车场等复杂场景识别不准确等一连串的“槽点”。华为终端云服务的答案是Petal Maps,通过全新的车载导航工具重构出行服务。
 
  折射到用户体验上,Petal Maps聚合了华为多重定位技术与行业领先的导航创新方案,解决了立交桥、高楼密集区等场景下的定位不准问题;智能语音助手解决了“可见即可说”的交互瓶颈,屏幕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语音操作;同时接入了酒店预订、景点购票、实时公交等功能,打造了一站式的出行服务。
 
  更为典型的是,Petal Maps带来了鸿蒙无缝流转接续体验,可以实现第三方应用位置信息分享至车机,手机车机间轻松接续导航路径,车机还可将步行导航流转回原手机地图应用。
 
  再比如智能化的控车。
 
 
  华为终端云服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,并在“数字车钥匙”功能上再往前走了一步。华为钱包为问界M5提供了金融级安全防护的全能数字车钥匙,并打造了首款蓝牙和NFC二合一的穿戴车钥匙,包括蓝牙无感解锁和闭锁、启动引擎以及NFC碰一碰解锁等功能。
 
 
  03 下一个“超级终端”
 
  不同的方向源于对车载场景的不同理解。
 
 
  可以找到的“线索”是华为的“1+8+N”全场景战略,车机正是“8”的组成单元之一。华为终端云服务将全套能力赋能给问界M5,其实是为了进一步打通“人、车、家”之间的联系,加速车和家庭、工作场景的融合。所以在影音、导航、控制等“杀手级”体验外,华为终端云服务也在从多个维度促进生态协同:
 
  第一个维度是连接到联通。
 
  目前很多互联网产品瞄向了车内空间,但主要是单点的连接,汽车、手机、电视等不同硬件下的用户体验依然是割裂的。不管是华为音乐、华为视频、Petal Maps还是华为钱包,都实现了服务的“无缝接续”:用户在手机上听到一半的音乐,可以在车内继续播放;用户在智能屏上看过的视频,可以在车载大屏上断点续播;用户在手机上的导航,车机可以在用户靠近时自动识别导航任务……
 
 
  第二个维度是生态化布局。
 
  隐藏在用户“无感化服务”背后的,是华为终端云服务的生态化布局。华为的帐号体系,保障了全场景体验的互联互通,并且为智能座舱专门打造了人脸识别登陆功能;华为应用市场开放的HarmonyOS应用生态,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第三方应用。
 
 
  第三个维度是用户的习惯。
 
  无论是智能汽车的出货量,还是外界的整体认知度,都还处在市场教育的阶段,华为终端云服务并未背离这一现实,同时也在积极培养用户习惯:数字车钥匙达到了金融级的安全要求,确保了用户使用华为钱包解锁的安全保障;Huawei Card上线了车主礼遇版,不但可以分期购车,还享有加油返现、免费道路救援等服务;Petal Maps的地图生态,正在打通出行即服务的闭环……
 
  其实不只是华为,苹果也在试图扩大车载市场的触角,计划通过一项名为“钢铁之心”的项目,让iPhone控制车内的空调系统、速度表、广播、座椅等等。有所不同的是,苹果不断捍卫智能手机的中心地位,本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垄断优势;华为在不断丰富座舱的能力和体验,目的是“帮车企造好车”、 “帮车企卖好车”。
 
  04 写在最后
 
  正如余承东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上所提到的:“智能汽车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,华为期待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智能化演进的生态中,共同加速智能汽车的演进,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。”
 
 
  可以预见的是,有了华为终端云服务在问界M5上的“标杆案例”,势必会掀起服务与生态赋能座舱的新浪潮。

(编辑:黄山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